2025-09-21来源: 艺术中国 |
展览海报 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,获批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“传播交流推广项目”的展览《以土为源——当代视觉艺术生态作品展》在继苏州寒山美术馆、天津滨海美术馆、成都铁牛村、嘉兴桃源村、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成功举办后,于2025年8月末巡展至若尔盖县辖曼镇虢昌村作为闭幕站收官。 若尔盖湿地独特的腐殖质潜育土与泥炭质潜育土,成为本次展览的核心叙事者。这片"地球之肾"以薄层泥炭承载着惊人的生物多样性,构成了一部动态的"土壤色彩年鉴"。 展览基于土壤材料、土地资源、生态维护、植物环境等多元视角,通过以土壤为底层逻辑和哲学基础,有效转换自然物质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分科属性,集体呈现一批关于传统材料与技艺、民间工艺与文化遗产、数字媒介和技术融合、社会介入和田野研究等多重维度的创作成果。 这场展览不仅展示土壤,更让土壤成为策展人——它记录的气候密码、维系的生命网络、面临的生存威胁,都在艺术转化中获得了新的表达维度。当观众俯身聆听那些根系与微生物的密语时,展览完成了从"观看自然"到"成为自然一部分"的认知跃迁。 《以土为源》项目回顾 自2024年10月起,《以土为源——当代视觉艺术生态作品展》以土壤为纽带,呈现了一场跨越地域的艺术与生态的对话。 苏州站展览现场 作为展览首站,苏州站的开展得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。此次合作在展现南京土壤所深厚的科研实力的同时,也向公众揭示了“科学如何为艺术提供素材与视角”。通过《以土为源》展览,科学研究与艺术的结合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,提升了土壤保护、生态可持续等议题的社会认知度。 天津站展览现场 《以土为源》展览第二站天津站落地于滨海新区,这片曾被盐碱荒地覆盖的土地,通过几十年持续绿化与造陆,已经转化为现代港口与生态复合场域。在天津站,我们不仅在审视港口与产业的继续扩张,更在倾听土壤的声音:它提醒我们,任何城市建设,都来自于泥沙与盐碱的身体。只有尊重土的复杂性,才能使艺术与生态持续共生;而在滨海这样带盐分的土地上,这样的共生显得尤为必要,也尤富启发性。这样,“以土为源”的意图在滨海生长出真正落地的文化力量:以土地为点,以艺术为媒,引领公众重新发现城市根系上的土壤联结。 成都站展览现场 《以土为源》展览的第三站在成都·铁牛村呈现,打破了美术馆的白盒子模式。这些创作不仅诠释了土壤的物质性,更揭示了其文化维度——正如铁牛村新老村民共同守护的土地,既是生产资料,也是情感纽带。 展览期间发布的《一颗柑橘的千方百计》生态报告显示,铁牛村土壤有机碳储量较改造前增加42%,成为"碳汇农业"的典范。这种将生态价值转化为艺术语言的实践,正是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该项目的深层意义——当观众在柑橘树下观看陶土雕塑,品尝带着泥土芬芳的果实,土壤保护已从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。 嘉兴站展览现场 在嘉兴桐乡的桃园村,每一株槜李树的根系都深扎着一部千年土壤史诗。当《以土为源》艺术展第四站邂逅这片江南古村落,那些被《诗经》记载的"唐棣之华"(槜李古称)与当代土壤艺术,共同演绎着土地的生命叙事。 展览的到来,为桃园村的土壤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。如今的桃园村,土壤治理已从单纯的农业技术升级为"生态-产业-文化"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。在这片土地上,艺术与农学的相遇证明:最好的土壤改良剂,永远是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。 上海站展览现场 黄浦江的江水奔流不息,而两岸的土壤则默默记录着上海从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沧桑巨变。 在第五站上海站的《以土为源》展览中,艺术家们以黄浦江两岸的土壤变迁为线索,通过沉浸式的艺术装置、科学数据与历史叙事,让观众在长江口的特殊地理背景下,重新思考土地与城市的关系。 在这场跨越科学与人文的展览中,黄浦江的土壤不再沉默。它们通过艺术的语言,向世界讲述着一个河口城市如何在与自然的博弈中,寻找平衡与共生。 土壤与人类永恒的关系 2万年前,我们人类的史前祖先,曾经在法国多尔多涅省蒙提涅克村韦泽尔峡谷的洞窟中,用身边的彩色土壤、铁矿石、锰矿石和高岭土等纯天然的材料,为后世留下了富有极高审美创意和智慧想象的拉斯科洞窟壁画。 万年之后,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艺术家们在通过对于土壤材料的性质研究、形式属性以及所有可能发生的媒介转换,来推导出一次又一次的物质思辨项目和社会介入行动。艺术家们面对土壤生态而不断激发出的哲学诗意和美学想象,正在成为链接科学和大众之间最为行之有效的公共教育手段,而这,也正是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而传递出的最大信息。 《以土为源》展览项目以“土地的颂歌:传统与自然的对话”、“生态的织锦:当代艺术的多元探索”、“数字的田野:科技与生态的融合”、“土地的印记:社会现场与艺术的交织”四个单元版块构成,艺术家们分别从美学传统、手作技艺、媒介转移、材料造物、物种共生、数字生态、技术叙事、自然疗愈、社会介入等等创作锚点,展现当代视觉艺术和生态传承的内在联系,共同营建出一个能够引发观众参与思考乡土文化、自然永续和精神家园的展览语境。 展览将艺术与生态保护相结合,旨在唤起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关注与保护意识。通过沉浸式的土壤艺术体验,让观众深入了解若尔盖湿地的生态价值,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,共建可持续家园。(图文由浙江传媒学院提供) 责任编辑:王洁 |